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
85 2025-04-05 15:15:44
减税降费不仅让瑞迪收获满满,其红利效应也在产业链上被不断传递和放大。
要看到,扩大内需还存在不少短板,如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仍有不少障碍,商品物流成本过高,企业融资难题犹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有待深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不是对过去政策的简单重复。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邢自强认为,中国经济的优势在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事实如何?近期中央多次提到新发展格局,一个明显信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正加速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驱动为主。对智者而言,危机中往往孕育机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不是要闭关锁国、主动脱钩,而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要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打开国门搞建设。双循环将如何运行?动能在哪里?其一,中国要立足做好自己的事。
国内大循环是否意味着要闭门造车?中国要停止开放中国发展将向内转近来,一些海内外舆论的解读,隐藏着担忧与怀疑:中国是否会停下改革开放的脚步,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这是一种严重误读。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早已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即便是当前疫情严重阻碍了全球经贸活动,中国要扩大内需仍离不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和畅通。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前首席经济学家蒂姆哈科特表示,这种方式提升了效率,是中国工业生产回暖的明显迹象
广东上半年GDP为49234.20亿元,同比下降2.5%;江苏上半年GDP为46722.92亿元,同比增长0.9%;山东上半年GDP为33025.8亿元,同比下降0.2%。同时,广东上半年进出口同比下降7.1%,而江苏仅同比下降2.8%。此外,广东、海南、北京、内蒙古、天津、湖北这些省份的上半年GDP增速低于全国GDP增速。货运量增长11.1%,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
上半年,广东和江苏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都实现了正增长,而在第二产业方面,广东是同比下降6.2%,而江苏仅下降0.2%。此后,各地经济半年报也陆续出炉。
各省份经济半年报陆续出炉。贵州统计局表示,贵州省由一季度下降1.9%转为上半年增长1.5%,是全国各省份中经济恢复较好的省份之一,增速保持全国前列。虽然广东依然占据第一的宝座,但其经济上半年还是负增长,而第二名的江苏上半年经济率先实现由负转正。截至7月21日,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有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南、安徽、湖北、北京、陕西、江西、重庆、云南、广西、贵州、内蒙古、天津、吉林、海南、宁夏、青海、山西、甘肃等25个省区市发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
其中,14个省份经济增长实现由负转正。制图:李金磊25省份经济半年报出炉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在这25个省区市中,贵州和甘肃的上半年GDP增速为1.5%,为最高。工业生产月度增速由年初低点加速回升,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由负转正,6月稳固增长态势,连续两个月增长2%。
不过,其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9.9个百分点。当前,湖北的经济也呈现复苏态势,部分经济指标由负转正。
由此,江苏跟广东的GDP差距缩小了不少。如今站在年中,留给两个经济大省的问题就是:2020年的GDP能否超过10万亿元?14个省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从GDP增速来看,江苏、浙江、四川、福建、湖南、安徽、江西、重庆、云南、广西、贵州、宁夏、青海、甘肃这14个省份的经济增长实现了由负转正。
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广东GDP总量依然位居全国第一,不过第二名的江苏与之差距大幅缩小。在疫情的冲击之下,各省份的经济版图有哪些微妙的变化?不妨从GDP总量和GDP增速两个维度来看一下。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广东GDP总量依然是第一从GDP总量来看,广东、江苏、山东依然占据前三强。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江苏GDP跟广东的差距为3737亿元,而今年上半年这一差距缩小到了2511亿元,江苏一下子缩小了1200多亿元的差距。
为什么会这样?从产业增长可以找到答案。截至7月21日,全国至少已有25个省区市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经济数据。
其中,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湖北,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9.3%。2019年广东GDP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大关,江苏省2019年GDP为99631.52亿元,距离10万亿大关也仅有一步之遥。
先行指标表现向好,工业用电量转正增长0.3%,增速较3月加快27.0个百分点。可见,在全球疫情蔓延、外需不振的情况下,作为外贸大省的广东受影响更大,出口下降,使得广东省的制造业企业不能开足马力,经济增长被第二产业拖了后腿
同时,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1-6月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等超过254亿元。不过,只有蛋糕做大了,后面才好分配。疫情冲击下,保就业民生是今年宏观政策发力的核心点。王国军认为,在疫情后复工复产的情况下,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的免减缓,对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有很好的助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政策的延长也是根据今年上半年和二季度的经济数据以及未来半年的预测作出的调整。例如,今年的失业保险基金有可能面临一定压力。
聂明隽称,减免养老保险费不会影响今年的养老金调整。在郑秉文看来,不少中小企业仍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
此外,1-6月还向434.6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636亿元,惠及职工1亿人,受益企业户数是去年全年的3.8倍,中小微企业受益率大幅提高。目前,已有25个省出台了本省具体的调待方案,其余省份正在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组织实施,争取尽快把调整增加的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
人社部信息中心主任翟燕立介绍,就业在线是以新技术、新理念,运用人社大数据,构建就业供求对接新型平台的积极探索。针对这一问题,聂明隽在发布会上明确回应,减免社保费不会影响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2月起对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实行免减缓,这次减免政策规模空前。人社部透露,在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中,实名注册学员总人次数突破1300万,线上培训总人次数超过1200万。
例如,实施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行动,累计帮助1万多家中央转办企业和地方重点企业解决招用工55.4万人,确保重点防护物资及生活必需品有序生产、应急保供。郑秉文说,因此延长免减缓十分有必要。
再例如,养老保险去年5月开始大幅降费,缩小费基,但去年减收的情况还不明显,因为只有半年的时间,且重新核准全口径工资基数也需要时间。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加大失业补助发放力度、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7月21日,在人社部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对上半年保就业政策组合拳进行了详细解读。
为稳定就业局势,人社部实施开展了多个专项行动。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认为,上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这需要复工复产、提高经济活力和加快经济发展来解决。